卫星互联网掀资源争夺战,产业链迎机遇

2020-07-11

一. 全球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据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全球在轨卫星数据库数据显示,全球共有769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包括各类军用通信卫星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有的民用通信卫星。在轨运行的627颗遥感卫星由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所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日本6个国家通信卫星数量超过20颗,其中美国是全球拥有通信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共有274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我国共有35颗卫星在轨运行。
高通量、小型化、星座化是未来通信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全球卫星通信运营商采购的GEO通信卫星的数量正逐渐减少。在2008-2018年间,GEO卫星采购量的最高峰为2009年的30颗,最后采购数量逐渐减少,2018年运营商采购的数量仅为7颗。伴随着第二代“铱星系统”的组网建设,以及OneWeb、O3b、SpaceX等公司的低轨通信星座开始试验或发射组网,LEO通信卫星的发射量则显著上升。未来低轨卫星通信星座的大规模组网,上游通信卫星制造市场卫星数量上的差异将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卫星电视直播、无线电广播、卫星宽带等卫星通信业务是卫星服务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到全年收入的98%以上。网络设备在地面设备中的占比仅为11%左右,但自2015年以来进入了加速增长的阶段,其中2018年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6.90%,收入的增速也比上年同期高出了2.3个百分点。地面网络设备以及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市场规模的变化表明,全球通信卫星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空间段的建设要略领先于地面段。
二. 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前景及其产业链
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可实现:高带宽、高性能全球覆盖、可便携式\嵌入式终端、低成本、边际成本的全球互联服务,六大特点:1)高稳定性:系统抗灾害能力强,局部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几乎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2)低时延:卫星处在近地轨道运行,天地之间的通信距离较短,通常在350~1 000km,与高轨卫星相比,通信距离明显缩短,可提供更加实时的信息传输。3)低成本轻量化终端,地轨卫星在地面终端和卫星轻质量化、低功耗化方面具备明显优势。4)不依赖地面基础设施,星座卫星数量庞大,可实现天基中继传输,从而摆脱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5)可实现全球覆盖,通信不受地域限制,并能够将物联网扩展到远海和天空。
根据全球互联网统计信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为58.8%,全球仍有约31.8亿人口没有被互联网普及。其中,亚洲和非洲占据了全球72.1%的人口但互联网渗透率分别只有54.2%和39.6%,低于全球互联网渗透率的平均水平。照此计算,仅亚非两个大洲就拥有27.4亿未“互联”人口,约占全球互联网未普及人数的86%。由于地面基站易受地形和环境制约,这些地面信息系统无法覆盖的地区和人口将是卫星通信广阔的市场空间。2020年1月14日,欧洲咨询公司发布了最新的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分析报告《2028年前卫星制造与发射》报告。报告预测,未来十年,该市场将达到2920亿美元,比前十年增长28%,前十年的总收入为2280亿美元。低轨卫星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
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属于卫星应用的下属子行业,产业链空间段建设与运营、地面段建设与运营和终端市场,具体包括卫星/火箭零部件和元器件制造、卫星/火箭研制、卫星发射服务、地面网络设备制造、卫星运营、终端设备制造、应用与服务等环节。卫星发射服务环节由军方控制,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国有军工企业在卫星/火箭、地面网络设备、电子元器件等环节技术积累深厚,仍是上述环节的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民企企业主要在下游终端设备研制以及加工设备和服务环节起到主要作用。
三.A股相关企业有哪些
600879(航天电子):经营业绩稳步发展,望受益卫星互联网发展前景可期。
688066(航天宏图):国内遥感应用的引领者和北斗卫星核心系统的开发商。
300627(华测导航):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
风险提示:
低轨卫星通信发展不及预期;投资规模不及预期。
前往TM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