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04
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卫平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茅台的身份有很多,食界股王、酒中黄金、白酒神话……。要说对标,即便是跳出白酒圈,也一样有很多追风者趋之若鹜:“榨菜茅台”涪陵榨菜、“药中茅台”东阿阿胶、“泥中茅台”海螺水泥。
相比之下,郎酒对标茅台听起来就要正经多了。同为酱酒领域的竞争者,郎酒旗下的青花郎一直都是打着“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旗号横穿市场。
郎酒总是以亮丽形象示人,但市场买不买账就是另一回事了。如今,茅台总市值上2万亿元了,超过920家上市公司之和。万丈光芒之下,郎酒还在IPO的征程中焦头烂额。
01
坎坷征战13年
7月6日,贵州茅台股价报收1600元每股,盘中最高触及1616元。若按照3月19日出现的943.08元/股低位计算,这段时间,贵州茅台的涨幅已经超过了70%。
贵州茅台带领一众白酒股风骚走位,刚刚在6月5日披露招股书的郎酒是赶不上了。当然,眼下郎酒更为着急的,应该是尽快实现IPO,结束历时13年的上市长征。
《正经社》梳理了解到,2020年,已经是郎酒第三次冲刺IPO。在此之前,分别于2007年、2009年两次冲击上市,第一次因业绩情况以及规模问题被劝退,第二次则因商标归属权问题被拒之门外。
三顾IPO,郎酒上市之心天下皆知。如今的郎酒,斩断历史遗留问题,上市成竹在胸。
根据招股书内容,2017年-2019年,郎酒录得的营收规模分别为51.16亿元、74.79亿元、83.48亿元,其中,2019年的营收规模放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8位,前排是营收102.89亿元的顺鑫农业。
另一个饱受关注的商标问题,郎酒也做好了被舆论刁难的准备。
郎酒的商标问题在18年前就已经埋下隐雷。2001年,被市场排挤至边缘的郎酒迎来了“救世主”汪俊林。尽管是医药行业出身,但汪俊林曾分别将泸州制药厂、长工两家水深火热的企业拉出泥淖。
有了两位“难兄难弟”的前车之鉴,郎酒在汪俊林手上很快迎来了转机。2002年3月,郎酒以4.9亿元的价格整体转让给汪俊林执掌的宝光,完成了私有化。随后,汪俊林花了18年的时间,将郎酒从3亿元规模的濒死企业,打造成了如今跟茅台叫板的酱酒典范。
给后来冲刺上市埋下了巨大隐患的是,私有化之际,泸州市政府没有把133 个“郎”牌已注册和待审的商标一起转给宝光,而是无偿划拨给了古蔺县久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久盛投资),同时又跟汪俊林签了一份对赌协议,约定当郎酒销售额达到30亿元之后,每增加10亿元,郎酒的商标所有权就给汪俊林10%,作为奖励。
这也直接导致了长达十余年间,郎酒一直不是真正的“郎酒”。
根据郎酒招股书,目前久盛投资的股权结构为郎酒股份 80%、古蔺国资 20%。“郎”牌133个已注册和待审的商标已被独占授予郎酒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郎酒获得的仍然是这些商标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是否还会对上市构成障碍,目前尚不能妄下断言。不过,这一回,郎酒显然是有备而来。
02
酱酒同仁们的“讨伐”
对标茅台是酱酒企业的一贯套路,郎酒如是,同期竞争“酱酒第二股”的国台酒业亦然。当然,对于茅台而言,一直被对标,但从未被超越,一骑绝尘的优势并非“老二”们能轻易追赶上的。
83亿元规模的郎酒,放在酱酒市场确实已经是除茅台之外再无对手的境界。尴尬的是,郎酒的野心并非轻松做老二那么简单,它要的是和茅台平起平坐的地位。
一款名为青花郎的产品是郎酒维系雄心的筹码,这款酒长期以来标榜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
因为宣传问题,郎酒还一度遭到了酱酒同仁们的“讨伐”。2018年9月,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收到了一封来自酱酒人的公开信,大致内容可以总结为:中国只有一个正宗酱香,不存在两大酱香。
“两大酱酒之一”这个噱头虽不及脑白金的广告词洗脑,但一定程度上为青花郎打下了市场认知基础。这样广告词背后的意思也很明显,中国酱酒之光,茅台算一个,郎酒算一个。
有业内人士对《正经社》分析认为,郎酒的营销确实成功,但排他性的营销显然是陷酱酒市场的其他品牌于不义,“难道,中国酱酒市场只有茅台和郎酒吗?”
除了广告,郎酒甚至在出厂价上也在有意跟茅台靠拢。《正经社》梳理了解到,仅仅在2019年,郎酒就先后两次对青花郎进行了提价。2019年6月,青花郎产品的出厂价上调79元,从780元拟提至859元;同年12月,出厂价进一步上调50元至909元。
《正经社》从京东郎酒官方旗舰店了解到,店内打着“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旗号的青花郎53度558ml六瓶装的整箱产品通过优惠组合购买的成交价格是6466元,换算下来单瓶价格为1078元。而日前,单瓶53度飞天茅台的终端价格已经涨至2480元。
03
雄心大底子薄
涨价无非是为了加大利润空间、加速业绩的成长。从结果来看,短期内,郎酒的目的达到了。
从业绩来看,郎酒的身体素质已经算得上上市酒企的准优生了。利润方面,2017年-2019年的净利润规模分别为3.02亿元、7.26亿元、24.44亿元,且在2018年、2019年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40%、237%。同期,白酒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9.98%、17.57%。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高速增长的业绩背后,是郎酒对市场耐心的透支。频繁涨价虽然已在短时间内把业绩做了起来,但很快就迎来了经销商压货、终端市场动销不畅、市场价格乱象甚至价格倒挂等问题。
具体来看,郎酒2019年的营收增幅为11.6%,而公司同期的平均销售价格的涨幅为22%,营收增幅远不及价格涨幅。同时, 2019年的销量则由上年的50835吨下滑到46444吨,下滑幅度达到了8.7%。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忧是,在高毛利著称的白酒行业,郎酒是以高负债驱动前行的。郎酒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郎酒的合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06%、67.02%及66.06%。而同期,白酒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0%。换算下来,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
《正经社》观察了解到,在白酒上市公司中,获利能力越是优秀的酒企,资产负债率也越低。以2019年为例,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家酒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2.49%、28.48%、32.38%,而郎酒66%以上的数据几乎已经是茅台的3倍之多。
在2019年的郎酒大会上,董事长汪俊林宣称要在5-10年之内赶上行业老大茅台。如今,茅台市值已经关键点位2万亿元,营收规模也关键点位了千亿元;以郎酒如此小的体量,怎么才能实现大大的雄心呢?【《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2022-07-08
2022-07-08
2022-07-07
2022-07-07
2022-07-07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