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1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一真 A股在连续多日飙涨之后大幅回撤。7月16日,收盘跌4.5%,指跌近6%,双双创逾5个月最大单日跌幅,有200余股跌停。两市成交额连续9日关键点位1.5万亿。盘面上看,白酒、生物、半导体领跌,板块收跌5.6%。
“今天这个下跌幅度,打击了大家对市场的信心。”华南某人士对记者表示。
市场为何大幅反弹?一方面,上市受资本热捧明显给A股半导体板块带来抽血效应,另一方面,在监管严查配资、国家大基金和社保基金减持等消息出来之后,市场逐步降温。梳理外资发现,在连续多日净流入之后,北向资本开始外流,一部分资本选择获利了结。同时也有券商人士认为,市场前期涨得太猛亦有反弹整固的必要。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认为,A股在关键点位3000点重要关口之后,强势拉升了五六个交易日了,短期遇阻进行横区间波动理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向上关键点位之前,目前的震荡整固很有必要的。
震荡调整将持续多久?后市如何?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认为,下半年市场总体上说比上半年乐观,虽然由于政策宽松力度预计不及上半年且成长股估值水平面临压力,可以将部分头寸调到周期和金融,但目前没有看到风格切换的明显迹象,下半年继续看好科技、消费的增速和板块。
为何大幅反弹?
在周一(7月13日)触及3458.79的阶段高位之后,A股开始反弹,7月14日至7月16日,A股三日连续下跌,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近7%。
板块来看,半导体概念重挫,(,)、(,)、(,)、(,)、(,)、(,)、(,)等近20股跌停。白酒板块集体掀跌停潮。(,)、 (,)、 (,)、 (,)、 (,)等10余股跌停, (,)大跌8%。券商板块继续反弹,当天下跌超5%,成交金额1273亿元,上日为1279亿元。
中芯国际7月16日登陆科创板,备受资本追捧,对A股半导体板块抽血效应明显。作为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收涨201.97%,成交金额达479.67亿元。
目前半导体指数(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指数)成分股82只,7月份以来,日成交金额1000亿左右。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芯国际上市首日的成交量占据当前存量半导体板块日成交量一半左右,喜欢科技的资本要被这个吞金巨兽吸纳一大部分,资本抽血效应对半导体芯片板块是利空,从而影响全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中港两地股价表现南辕北辙。中芯国际16日当天大幅下挫24.7%,成交金额高达217.23亿港元,15-16两日暂累计跌30.7%。A股中芯国际则收报人民币82.92元,总市值达人民币5917.52亿元。
另外,贵州()(600519.SH)大跌,截至收盘报1614元,跌幅7.9%,成交额169.01亿元,换手率0.81%。贵州茅台一天市值蒸发1739.94亿元。
从成交量和数据来看,投资者热情依旧不减。截至7月16日,A股连续9个交易日成交量关键点位1.5万亿。两融余额持续走高。7月8日以来,两融余额持续关键点位1.3万亿。7月15日,两融余额1.39万亿,与2015年3-4月份的水平相当。目前A股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在2.2%至2.4%的区间内,远不及2015年的高点水平。
但外资已经在出逃。7月16日,北向资本全天净流出69.2亿元,为连续3日净看跌。其中,7月14日,北向资本净流出高达174亿元,为今年净流出之最。7月15日,北向资本又净流出27亿元。
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外资净流出超过百亿的时间依次是1月23日(118亿)、3月9日(143亿)、3月13日(147亿)、3月19日(102亿)。1月23日为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时新冠疫情正在中国发酵前景不明;而3月份外资大幅流出恰逢遭遇“两周内四次熔断”的罕见导致大幅下挫。这一次,近200亿元的流出也引发市场关注。
庞溟认为,目前外资的暂时流出是正常的资本流动,主要考虑:境外长期配置型资本有可能在前期牛市背景下选择锁定部分浮获利;对冲基金和量化基金等可能在自身关注的某些市场信号出现时进行波段操作,短线看跌;人民币汇率的边际变化,也会影响到外资的择时操作和流入流出选择。
庞溟解释道,虽然目前A股还是散户情绪高涨,但是外资也考虑加仓,一个方面中国经济提前复苏;另一方面疯涨,而获利基础分析又不太确定,也累积了较多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也有一部分是“假外资”,也就是一部分中资通过香港的沪深港通渠道流入A股,真正长线的外资,持仓还算比较稳定。
市场震荡未来走向?
如何理解当下的市场震荡?
康崇利对记者分析道,创业板最先开始走出了这轮的局部强势行情。创业板指作为先行指标,已经关键点位了2015年的2600点至2900点箱体的下轨区域,如果关键点位的话,就会剑指创业板的历史高点。创业板指会对主板存在向上的牵引作用。也正是因为目前创业板指走高到了2900的箱体上轨区域,所以需要一定的震荡整固,同时沪指关键点位了3000点之后,留下了两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同时也面临着上方3600~3700的一个箱体的阻力。所以目前的震荡整固很有必要的。
与上一轮大行情相比较来看,康崇利认为,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说都是在7月份启动,都是由券商股作为一个看涨的旗帜。后续走势其认为也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2014年7月份也是经过了五六个交易日的一个向上关键点位之后,然后出现了一个20多个交易日的横区间波动理。随后又有一个五六个交易日的关键点位上行,然后又迎来了一个30多个交易日的横区间波动理。目前沪指在关键点位3000点重要关口之后,强势拉升了也有五六个交易日了,所以短期遇阻进行横区间波动理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庞溟认为,目前由投资情绪驱动的涨势未必可以持久,而且任何可能影响投资情绪的因素(如不及预期的数据点或负面消息等)都可能导致市场调整。相对而言,A股的情绪指数已处于极高区间,估值水平也不便宜,有可能带来短期的调整。
事实上,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复苏过程中。7月16日当天,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宏观数据,二季度GDP增速高于预期。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万亿元,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为何股市不受经济利好消息提振?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拆解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发现,工业和市场性服务业并非经济超预期的贡献者。工业和市场性服务业都处在快速修复过程中,但修复速度(加速度)都趋于衰减。3-6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季调)分别比去年同期高28.8个、1.9个、1个、0.6个百分点。同时,4-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分别为-4.5%、1%和2.3%,据此测算,二季度市场性服务业增速很难超过0.7%,但官方公布的第三产业增速为1.9%,这份超预期是来自非市场性服务活动。
非市场性服务,简言之,即政府或者非营机构以免费或者没有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的服务。解运亮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市场性活动受到抑制,很多市场性活动转为非市场性活动,市场性服务活动的扩张才能提振股市。
另外,消费依旧乏力,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9914亿元,下降1.0%。庞溟分析道,社零同比增幅仍显著落后于GDP增长,餐饮收入仍是主要拖累;但6月份网上商品及服务零售额同比上升19.0%(5月份:15.6%)。
对于后市,解运亮认为,这一轮行情尚未结束,目前市场仍在震荡调整,而且这一轮的调整将是全球性的调整,美股也包括在内。
当下市场的焦点集中到了上。康崇利认为,进入到下半年之后,更多的要关注业绩确定性高的板块了,全年还是要回归到业绩主线的。因为一季度大家看的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强的板块,二季度看复产预期高的板块。三季度开始,可能业绩逐渐变为机构资本更为去择股的一个必要条件。后续机构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板块盈余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将一部分盈余兑现,然后去选择新的板块进行潜伏。目前最有可能性的应该就是科技板块。
庞溟认为,在低估值板块和强周期板块完成合理补涨之后,市场可能仍会回归到成长主题。市场的趋势目前还是围绕结构性行情展开,断言出现系统性风格切换还为时尚早。市场在资金量级边际改善背景下追捧有业绩确定性的成长股,这一主题并未切换和改变。代表成长的科技、医药、消费行情趋势和逻辑依旧成立,短期的风格切换不代表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
2022-07-08
2022-07-08
2022-07-07
2022-07-07
2022-07-07
2022-07-06
2022-07-06
2022-07-06